欢迎光临上海之窗!

今天是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富裕不教德:财富如何让孩子从特权到开盒

富裕不教德

财富如何让孩子

特权开盒

文 | 雾满拦江

3月20日周四19:30,老雾直播如约而至。

本期直播主题:


韩星金赛纶自杀+欠7亿债务:

谁该为这场悲剧买单?


老雾在直播间等你!不见不散~

点击下方即可预约哦。

有位妻子,在网上吐槽家里男人。

引起一个13岁女孩儿的不满。

13岁女孩儿,把对方开了盒(就是披露了对方的隐私信息)。


这就是最近火爆网络的开盒门事件。

故事本该到此为止,一场青少年的网络闹剧罢了。


直到大家知道——这位13岁女孩的父亲,是一位身价不菲的互联网高管。


事情的味道,顿时变了。

我们先问个问题:为什么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做出了这种事?

按理说,家境优渥的孩子,应该受到最好的教育。

父母有钱有闲,能请最好的老师。

上最好的学校,接触最优质的资源。

怎么偏偏在"做人"这一课上,考了个不及格?

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或许会因为"技术门槛"而无法开盒。

但富裕家庭的孩子,拥有了工具,却丢失了底线?

有句古话说:富不过三代。

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

不是说富人的钱会在三代之内花光。

而是说,财富会在三代之内,腐蚀掉一个家族的品格。

第一代人白手起家,知道钱的来之不易。

第二代人耳濡目染,还记得些艰苦岁月。

到了第三代,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自助餐。

这个13岁的女孩,大概就是这样的成长环境。

(04)

财富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心态?

首先是带来一种理所当然的优越感。

当你从小住大房子,坐私家车,穿名牌衣,用最新款电子产品。

你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就是"正常的生活"。

而那些买不起这些东西的人,一定是"有什么问题"。

这种优越感,是一切傲慢的起点。

(05)

其次,财富带来无条件的特权意识。

什么是特权?

特权就是:规则对别人有效,对我无效。

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钱的魔力:

餐厅排队,但VIP可以优先入座。

学校报名,但赞助商的孩子有绿色通道。

景区拥挤,但总有人能进入"只对贵宾开放"的区域。

日积月累,孩子内心形成了一个潜意识:

我是特别的,我可以跳过规则。

当这种思维根深蒂固,网上随意开盒,侵犯他人隐私,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06)

第三,财富创造了一种远离后果的幻觉。

在普通家庭,孩子犯了错,就要面对后果。

家长没有多余的资源去"摆平"问题。

但在富裕家庭,情况往往不同。

孩子闯祸了?请个律师。

孩子得罪人了?公关一下。

孩子成绩差?换个学校。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形成了一种危险的认知:

我的行为不会带来真正的后果。

开盒别人?没关系,爸爸会处理的。



(07)

更可怕的是,财富让人将 "拥有的能力" 误解为 "拥有的权力" 。

这是一种微妙但致命的混淆。

我能做某事 ≠ 我该做某事。

我能查到别人的隐私 ≠ 我有权公开这些隐私。

但在特权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这种边界感往往缺失。

他们的逻辑变成了:

我能做到的,就是我有权做的。

这是财富带来的最危险的思维陷阱。

(08)

第三点,富裕家庭的孩子常常面临情感赤字。

忙碌的父母,把物质满足当成了爱的替代品。

最新款的手机,代替了一次谈心。

豪华的旅行,代替了日常的陪伴。

昂贵的补习班,代替了耐心的教导。

情感的空缺,让这些孩子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存在感。

网络成了宣泄口。

而当他们带着现实中养成的特权思维进入网络,就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09)

对比一下一些好的家庭的教育方式。

欧美一些财富家族有趣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经历三种体验:

第一种是延迟满足感。

美国硅谷的富豪们,即使家财万贯,也会给孩子设置严格的零花钱制度。

比尔·盖茨的女儿,想要一部iPhone,也必须自己攒钱。

巴菲特的孙子上大学,也得自己申请奖学金。

他们没有剥夺孩子的物质享受,而是让孩子明白:

想要得到什么,需要等待,需要努力。

这种延迟满足感的训练,是抵抗冲动行为最有效的疫苗。

(10)

第二种是必要的挫折教育。

法国有个传统:富人的孩子必须上公立学校。

为什么?因为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接触到各个阶层的同学。

只有在那里,他们才会体验到:

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你家有钱而尊敬你。

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钱解决。

不是所有规则都为你特别弯曲。

这种挫折教育,让孩子明白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当他们遇到不如意,就不会本能地通过"开盒"这类攻击行为来宣泄。


(11)

第三种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英国的贵族学校,都有一个传统——社区服务。

即使是王子公主,也要定期去养老院陪老人聊天,去流浪动物收容所做志愿者。

这不是做样子,而是一种根植于教育体系中的理念:

特权意味着责任,而非豁免权。

当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的优越条件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而非更多的特权,他们就不太可能将财富转化为傲慢。

(12)

回到开盒门事件。

这位13岁女孩的行为,反映的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种教育缺失。

在中国,富裕家庭往往专注于 "智力投资":

请最好的补习老师,上最贵的国际学校,配置最先进的学习设备。

却忽视了更重要的 "成长投资":

如何处理挫折,如何尊重边界,如何承担责任。

这种教育缺失,才是开盒行为的真正根源。

(13)

只有富裕家庭需要挫折教育,穷人家的孩子处处都是挫折,反而需要更多的鼓舞。

现在,孩子的父亲道歉了。

这是值得肯定的第一步。

但真正有效的改变,应该是教育方式的转变:

从单纯的物质满足,到情感陪伴。

从过度的保护,到适度的挫折体验。

从特权思维,到责任意识。

这不需要道德说教,而是需要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毕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得尊重他人。

这些都是后天习得的能力,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昨日雾曰

消费者不傻。

花几块钱,不会期待米其林的品质。

花几块钱,他们要的是性价比。

3月20日周四19:30,老雾直播如约而至。

本期直播主题:


韩星金赛纶自杀+欠7亿债务:

谁该为这场悲剧买单?


老雾在直播间等你!不见不散~

点击下方即可预约哦。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富裕不教德:财富如何让孩子从特权到开盒文 | 雾满拦江3月20日周四19:30,老雾直播如约而至。本期直播主题:韩星金赛纶自杀+欠7亿债务:谁该为这场悲剧买单?老雾在直播间等你!不见不散~点击下方即可预约哦。有位妻子,在网上吐槽家里男人。引[全文]
    2025-03-21 05:02
  • 据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三十一次全体会议1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丁薛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历[全文]
    2025-03-20 03:33
  • 2024年即将要落下帷幕,各地学校教学工作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预计元旦左右将会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元旦结束后进行复习以及期末考试,根据全国各地教育厅、教育局的统筹安排,2024年-2025年秋季学期寒假放假方案已经陆续确定,所以各位学生和家长[全文]
    2024-12-22 04:18
  • 全文长 3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又到了“期末季”,很多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复习效率低下,看着孩子的样子自己着急得不行。选用哪支铅笔纠结了n分钟,看题目看了n分钟,中途削铅笔削了n分钟,写错的地方用橡皮擦了n分钟,中间发呆又耗掉n分钟.[全文]
    2024-12-14 03:49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上海之窗 sh.csrib.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