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划归市属
今年初,厦门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厦门市第三医院划归市属,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托管。2月10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厦门市第三医院在提升实力、做大做强的征程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昨日,厦大附一同安院区(市第三医院)举行纪念第111个国际护士节暨表彰大会活动。图为护理人员上台表演展风采。
在过去的一年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以提升护理质量为核心,强化专科特色的优质服务为重点,不断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在全院38个科室创建“温馨家园”品牌,提供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服务。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选派1815人次护理人员参与我市、莆田等的核酸采样工作,并高效完成 103万人次疫苗接种,用勇毅与实干彰显了三院护理人的责任与担当。
【领导寄语】
抓住机遇
探索创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执行院长谢强:一年来,医院的护理工作成绩斐然。面对疫情一次次卷土重来,全体护士积极响应号召奔赴抗疫战场,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新时代“提灯女神”的形象。
由第一医院托管后,三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全院护理人仍需继续发扬南丁格尔精神,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主动周到,在科研上勤于探索,以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性的工作,助力三院护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院支援泉州抗疫先锋队。
●ICU副护士长苏春花
同事眼中的知心姐姐
苏春花在泉州支援核酸采样。
“不能辜负每一位患者对我的信任,只有努力精进技术。”工作22年来,苏春花一直将此奉为圭臬。1999年她刚实习时,打针还不熟练,有位暖心的大爷让她放心拿他练手。时至今日,苏春花依然很难忘怀。作为三院ICU副护士长,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她甚至把家安在了医院附近。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她曾多次被委以重任,前往中高风险地区进行核酸采样。
今年3月,泉州突发疫情,她作为三院支援泉州抗疫先锋队副队长带队出征。“一定要打好这场硬仗,带着大家平平安安回家。”她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每次到达任务点位后,都会实地进行院感防控检查,保证队员“零感染”。高效有序的采样服务得到了当地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的好评。当他们结束一个多月的支援工作时,收到了当地各种形式的慰问。“这些难忘的瞬间,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支撑我们勇敢前行。”
支援泉州的日子里,队员工作遇到困难找她,防疫物资不够找她,生活用品没有找她,心情郁闷找她,身体不舒服也找她……她就是最贴心的姐姐。“有一天超冷,出发前她嘱咐我们要带外套。结果我忘了,她就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我穿,让我特别感动。”队员林育富说,作为副队长,苏春花非常尽责,“遇到核酸采样量大的时候,为了减轻我们的工作强度,她都是那个最早上场、最晚下台的人。”
●呼吸与危重症科主管护师黄亚红
女儿心中的女超人
黄亚红在上海支援,细心呵护患者。
作为福建援沪医疗队的一员,黄亚红从4月7日抵达上海迄今为止一个多月时间里,她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2020年她也是厦门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
4月22日,黄亚红从上海世博方舱医院转战至上海城市足迹馆亚方舱医院(简称“亚方舱医院”)。相较于方舱医院,亚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多是80岁以上的老人,且合并基础疾病。没有家属陪护,不少老人情绪较激动。因此,护士不仅要护理疾病,还要进行心理抚慰。黄亚红是此次三院派出的护理队长,也是队伍中首批进入上海世博方舱医院熟悉环境的援沪人员,还是厦门市首批安宁疗护专科小组成员,在心理精神照护方面颇有心得。一次日常巡视中,她发现有位老人情绪波动大,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她主动与老人聊天,一问才知,老人的儿子也因感染入院,但两人被分隔在不同病区。黄亚红耐心开导,最终消除了老人对陌生环境的忐忑心理。
两次离家抗疫的经历,黄亚红最牵挂的还是家人。谈到妻子的工作,丈夫陈立新有很多感慨。“会抱怨,主要是心疼她,没想到护士这么辛苦。”回家后,黄亚红还要辅导两个小孩的功课,常常要忙到深夜才能休息。在女儿陈雨霏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的“女强人”。平时有点小病小痛,喊声“妈妈”就能“药到病除”。今年护士节,孩子们没办法当面向妈妈说一声节日快乐。他们想在这里,表达对妈妈的思念与爱。儿子陈钰龙说:“希望别再有疫情了。妈妈可以多陪伴我。”
【声音】
管理精细化
服务更优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护理部主任郭鹏丽:近年来,三院护理部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工作标准,落实责任护士职责,把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加强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未来,三院护理部将继续加强基础护理督查,加大培养专科护士的力度,组建专科小组,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文/本报记者 许舒昕
通讯员 吴 彬 叶聪艺 陈雅玲
图/厦大附一同安院区(厦门市第三医院) 提供
下一篇 青岛: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开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