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上海之窗!

今天是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拟投保企业同比增六成!上市公司为何看重这一险种?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北京商报

拟投保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开年以来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上交所、深交所网站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截至6月23日,有293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董责险投保方案,发布公告拟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8%。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上市险企投保意识的进一步激发,预计今年董责险的投保率将会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险企要在产品创新、保单措辞尽可能简单易懂方面有所发力。

拟投保量激增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6月23日,今年已有29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为公司董监高人员购买责任险,发布相关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去年同期的185家增长约58%。

具体来看,A股上市公司拟投保的董责险保额一般集中在5000万—1亿元。拟支出保费根据责任金额的不同,一般位于不少于5万元至不高于200万元这一区间。

可以为高管戴上“安全帽”的董责险是“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的全称,主要保障上市公司在董监高履职过程中,因工作疏忽、不当行为被追究责任时,由保险公司赔偿法律诉讼费用及承担其他相应民事赔偿责任的保险。

随着康美药业、瑞幸咖啡等案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以及新《证券法》的实施,频有上市公司遭处罚,董责险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保险产品。

从近年来投保数据来看,2021年、2022年的董责险投保热情逐年高涨,2021年计划投保公司数量甚至是前一年的两倍之多。不过,2023年投保董责险上市公司数量下降10%。而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购买欲望再度增强,公布的投保方案数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反映出上市公司对董责险需求的提升。

今年7月1日即将施行的新《公司法》进一步强化了董监高的履职责任风险并以立法形式正式建立了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基于此,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王民表示,投保数量的上升是过去几年大趋势的延续,今年主要因为新《公司法》进一步强化了董监高责任,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越发注意其风险转移问题。

重磅理赔结果出炉

瑞幸咖啡无疑是将董责险推向台前的重要“角色”之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虽已是四年前,但由于该公司在赴美上市前曾投保了一份总保额2500万美元的董责险,折合人民币近2亿元,因此该份保单的理赔情况备受关注。

瑞幸咖啡巨额董责险理赔有了最新进展。据报道称,瑞幸咖啡投保的董责险保单由四层“共保体”组成,基础层由8家中资公司共保,保额为1000万美元。最终该基础层保单进入仲裁环节,并已作出裁决,裁决结果为共保体赔付700万美元,免赔300万美元。

据悉,平安产险作为基础层主承保公司,承保份额为30%,公司采取了分保100万美元、自留200万美元的方案。平安产险方面回复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已经按保险合同和共保协议完成相关理赔事宜。

此次赔付依据为仲裁裁决,但裁决文书不公开。王民表示,从结果来看,可能涉及保单责任可分性条款、故意行为除外条款及免赔条款的理解与适用问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投保时应注意保单中对于上述条款的约定,因为它们会与保单责任的成立与赔付金额密切相关,建议寻求专业保险经纪人或保险律师的协助。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罗春雷律师分析,上述裁决结果,意味着上市公司需要更加重视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同时,上市公司应该充分认识到董责险的重要性,并合理评估公司风险,选择适当的保额和保障范围。

有待供给两端齐发力

业内预计,董责险的需求将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那么,随着董责险越来越受青睐,对险企承保、产品设计层面将提出哪些新要求?

王民表示,一方面,险企需提升风险评估能力,开发适合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董责险产品,保单措辞尽可能简单易懂;另一方面,随着理赔案例日益增多,险企应遵守保险合同的约定公正合理地处理索赔,依法做好典型案例的宣传工作,实现董责险的风险转移功能与附加服务价值。

对于在破解险种发展难题方面如何发力,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忠言表示,除了供给侧深化产品服务创新,也离不开需求端提升投保意愿。“买了保险没出事觉得亏”的这种错误认知在多数人心里仍根深蒂固。

武忠言对此表示,需要了解的是,现代保险功能正从事后补偿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风险转变,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服务、发展增进拓展,从总量上降低社会风险的暴露及其成本,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价值。要正确看待董责险的功能作用。董责险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其从人才战略、公司治理到投资者保护等不同层面均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起着保障推动作用。

武忠言也表示,搭建交流平台很有必要。哪些保险公司承保董责险,产品怎么样,上市公司或许并不了解;上市公司有哪些风险点,对于保障有怎样的个性化需求,保险公司也不清楚。因此,可以架设对接平台并辅以相关政策支持。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受光伏抢装潮影响,供应链价格近日迎来持续上涨。行业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日前披露的最新价格显示,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产品出现不同程度地上涨。“受下游‘430’和‘531’抢装节点带来的旺盛需求和电池环节涨价的驱动,过去一周,[全文]
    2025-03-22 04:20
  • 专题:2024基金行业年终大盘点:谁将夺冠?ETF市场加速“吸金” 编者按:岁月留声,不负所托。2024年,公募基金行业在改革中前进,在开放中成长,紧随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并在服务实体经济、[全文]
    2024-12-26 02:46
  • 还有5个交易日,2024年A股就要收官,谁能成为最强的跨年主题?人形机器人、AI眼镜、字节产业链、微信小店、四大行,都在候选名单当中。今天,跨年主题争夺进入白热化,这几个板块都有不错表现。今天,A股强势反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1.26%[全文]
    2024-12-25 02:45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12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这些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1.99万[全文]
    2024-12-25 02:04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上海之窗 sh.csrib.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